文/蔡穎卿
自從巴比倫人注意到天體運行與季節的變化,把一年劃分出三百六十天之後,人類的生活就與時間產生了一種非常奇妙的關連;每個時代都熱衷於探討時間的意義,卻從來不曾出現過讓人滿意的答案。對於時間的流逝,我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希望自己不要一邊不知不覺地在浪費時間,一邊卻感嘆時間不夠。
今天一早,我從桃園搭六點多的高鐵去高雄演講時,在車上想起了「時間」,也想起了上星期為國語日報專欄所寫的一篇文章。
上個月在一場演講會後的提問討論中,有位父親舉手問道:「我有親子之間的時間管理問題。雖然我們每天都幫孩子把時間分配好,他們也都知道幾點該做什麼,但在執行上總是無法穩定。我的心情常常因為這樣而高低起伏,有時候覺得應該有耐心一點,但到了某一種忍無可忍的時候,還是會發一頓脾氣。生活好像永遠在這樣的模式中循環。」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父母透過生活實例來陳述他們管教上的情緒困擾,不過,我總是提醒大家,眼睛不能只盯著紛亂,看到一項解決一樣。我們是成人,都擁有某一種程度的分析能力與處事經驗,面對生活中的教養問題時,不只自省,也要整理並類型化各種現象。如果把不好好吃飯、不好好說話、不好好做功課……..一個個羅列出來,當成許多各別的問題來處理,那麼,再簡單的生活也會因為這樣的思路紛雜而更加混亂。
我很謝謝這位父親的提問,他肯把自己的憂慮說出來,就使其他的父母有機會透過分享來整理或省視屬於自己生活範疇的類似問題。 孩子能管理自己的時間是每個父母最懇切的希望,因為時間管理得當代表生活中的平穩與紀律。但是,時間管理是一生穩紮穩打的功課,我覺得父母不應該把自己提升到「支配者」與「監督者」的角度,而應該不斷地為孩子做好示範,並與他們一起學習真正有效的時間管理。
我看過很多的母親在孩子放學之後放下自己該做的事,只一心一意監督孩子做功課。為怕他們搗蛋或不專心,大人擔任的工作比較類似於警察,專在一旁糾舉沒有按表操課的孩子,或在孩子一寫錯任何答案時,就自動幫他們塗抹錯誤、指示改正,這就是我所謂的「監督者」。而那份用來當作操課的標準時間表,基本上也是由身旁的監督者所制訂,所以成人是「支配」者。我曾仔細觀察,從頭到尾,孩子在這份時間管理上,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思考或自主權,他們只不過是被要求去執行一份不停反覆的時間表而已。我並不覺得,這樣的方式能引發一個人對時間的了解與掌握。
從我有記憶以來,媽媽就常常告訴我,她今天要做哪些事、她幾點到幾點要去哪裡、準備完成哪些工作;我因此很早就意識到成人的生活與時間是有緊密的連結。我不是從被要求而認識,而是從看到、聽到去了解的。母親與我同工家事時,也告訴我,她「打算」在幾點完成我們要做的工作,然後「接下來」我們又要一起做什麼;那「打算」就是真實的計劃、那「接下來」就是正確的時間感。 因為母親從不為我決定時間表,但常分享自己的計劃,因此我在當母親這些年,也從不為孩子管理她們的時間。
我學習父母,從不間斷地示範自己努力想做好時間管理的身體力行。每當我分享完自己一天的工作計劃後,我會問孩子,她們自己一天的計劃又是什麼?仔細聆聽之後,我或許會給一些建議或鼓勵,也或許彼此有工作之後小小歡聚的約定,然後,我們就分頭努力了,誰也不必監督誰。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的時間要由自己好好管理,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財產。 您也許要問,小小孩適合這樣做嗎?我可以與您分享,這方式是非常適合也十分有效的;我的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到如今二十三歲,一直與我是時間管理學習上最好的伙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