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下午,班上看了一個大愛網路直播的節目「地球的孩子」,這節目專介紹面臨各種生活困境的孩子,而這週的主題是「阿公阿嬤的孩子」,講的是台灣隔代教養問題,影片裡有三個小主角,正好和班上孩子年齡相仿,當生活有所比較時,當然是和更困苦的孩子比,孩子更能見苦知福,而珍惜所有。〈靜思語:物質慾望往下比,精神道德往上比 〉
影片簡介如下:〈摘錄自大愛台〉
十二歲的盧奕任,穿梭在倒垃圾的居民中,收集可以回收的瓶罐,因為這些都是家裡的經濟來源。盧奕任和姊姊從來沒見過媽媽,爸爸入獄服刑,姊弟倆從小跟著阿公阿嬤相依為命。他們是典型的隔代教養兒童,缺乏父母的照顧,由高齡的阿公阿嬤辛苦拉拔長大,而隔代教養家庭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經濟問題。
兒童福利聯盟2009年的調查發現,五成的隔代教養兒童,放學後沒有人指導寫作業,功課跟不上同學,造成自信心低落,失去學習動力。十一歲的江佳蓉,父母早就不知去向,從小由阿嬤帶大,不識字的阿嬤,沒有辦法指導佳蓉的功課,加上祖孫年紀相差七十歲,成長中孩子的教養問題,讓年邁的阿嬤感到力不從心。
隔代教養兒童最大的失落,來自於缺乏爸爸媽媽,或是與父母相隔兩地,根據2009年的調查,有四成的隔代教養兒童感覺很孤單。此外,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阿公阿嬤的生命卻是逐漸減少,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陪伴孫子。親人死亡,是這些隔代教養兒童不得不提早面對的人生課題。
班上孩子看影片時總是專注且好奇的,畢竟「地球的孩子」所播內容多以苦難不幸的孩子居多,對民權的孩子來說,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場域,當無法帶孩子實際體驗另一種生活時,透過真實影像轉播,是能激起孩子知福、惜福的心念,這念頭或許短暫,而如何能讓這樣的心念常常回溫,不就是父母、老師該接著做的事嗎?
當天我請孩子要寫下觀看節目後的心情小記,看看班上孩子的心中話:
我覺得家豪的阿公很偉大,一個人照顧三個孩子,家豪一家沒有人幫忙的話,他們可能就要餓肚子了,我想要幫忙家豪他們一家。
只要題材適合孩子,週二下午二點到二點半,很多時候班上是在看大愛的網路直播,中間剛好卡一個下課,但孩子不曾要求要下課,因為內容吸引人。電視曾被天下雜誌列為台灣的三毒之一,但慎選節目也能透過影像,讓孩子有不同於平面書本的學習經驗,而視覺影像的學習也早已被研究出是種良好的輔助學習方式,但仍只是輔助,更深入的探究仍須師長指引與在生活中的體會,孩子若能在一個人人感恩、事事感恩的環境中成長,就算沒有經歷苦難錯挫折,我想孩子心中的心會是柔軟的、易教的。
留言列表